当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当家庭手机普及率达到近100%,当代小学生“00后”的对外交流方式已悄然发生变化:他们更倾向于使用QQ、手机和“网游”作为通讯联络方式。但由于QQ、手机等通讯工具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很多家长都关心:孩子们都用QQ结交什么朋友,谈些什么呢?作为家长是否需要从中引导呢?
早前,广州市少工委联合广东省社科院青少年成长教育中心“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课题组,发布了2013年广州少先队员媒介素养调研报告。本次调查调研了广州市12区合共15所小学1至6年级学生,发放问卷3770份,回收有效问卷3036份。
本次调查发现,当代“00后”的娱乐方式逐渐趋向“屏幕化”,高达94.8% 的孩子接触网络游戏,其中73.99% 的孩子每天玩网络游戏。调研还显示,大部分孩子是通过网络游戏认识网友的。有57.5%的受访儿童有网友,其中,拥有1~5个网友的占24.2%,拥有21个或以上网友的则占到18.8%。
调研显示,当代“00后”更倾向于使用QQ、手机和“网游”作为通讯联络方式。受访少年儿童中,有63.70%的表示会将QQ作为他们的第一通讯工具,有73.8%的则表示每天都会使用QQ进行交流。广州市儿童微信拥有率为55.1%,其中有37.7%的儿童会使用微信联络亲朋好友;有58.1%的拥有微博。
在QQ上畅所欲言
主要用于聊天、玩游戏
记者也随机在南村镇坑头小学六年级一个班展开调查。该班全班43人,40人有QQ,同时拥有微信的12人。43人中有28人会玩游戏。可见QQ普及率相当高。拥有一个QQ号,对小学生而言,就像拥有一双名牌球鞋一样重要。
坑头小学的凌老师和大石中学的冼老师告诉记者,学生用QQ很多时候是用于跟亲朋好友聊天。他们都有自己的好友群和同学群。“学生表示,如果发现有有趣的话或者好玩的图片,都发到群组上分享。”冼老师说道。
“平时不敢说的话,都可以在QQ上畅所欲言。”就读6年级的小陈透露,QQ逐渐成为他对外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学校很多班建立了QQ群,里面包括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QQ号码,我们有什么心理话不敢当面直说的,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说明,避免了尴尬。”“我们会聊一些同学,甚至老师之间的八卦事,或者一些校园发生的趣事。”就读六年级的梓瑜告诉记者,在她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已经给她申请了QQ号。她在3年级时就知道如何使用QQ了。最近两年用的比较频繁,她加的30来个好友中,绝大部分是同班同学,还有些是表姐妹。“我用QQ,主要是和同学聊天,聊些学习上的问题。有时也遇到有陌生人要求加为好友,我一般的做法是拒绝。”
她透露,对于陌生人加好友申请,有同学选择不拒绝。她说,有不少同学,尤其是男同学通过QQ、QQ玩游戏结识网友。他们通常是登录上网跟陌生人玩游戏,很容易就结识到网友。有些是隔壁班的同学,也有校外的陌生人。
用QQ交流无可厚非
家长学习网络知识引导
对于孩子使用QQ对外交流,家长们的态度不一。大多数家长都允许孩子上网用QQ对外交流。但对于孩子聊些什么,大多数家长表示不知情。“现在的孩子动辄就说不能随便乱动他的东西,说什么涉及到自身的私隐权。”梓瑜的妈妈道出许多妈妈的心声。因此,妈妈们只能通过规定上网时间来限制孩子。梓瑜妈妈坦言,现在社会非常复杂,家长就怕孩子交友不慎,给自己带来伤害。如何引导正是他们家长关心的问题。
对此,从事儿童心理咨询多年的武老师表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由童年时期对家庭的依赖,转向了对同辈群体的依赖。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玩伴,网络QQ是通过网络使人与人连接在一起的,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加快了人们交流信息的速度,从而使他们在玩QQ中能轻易地找到“玩伴”。因此,QQ网聊和游戏行为满足了小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的需求,体验到了一种团队合作的愉快,增进了友谊,获得了归属感。
从这个角度而言,小学生用QQ对外交流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何引导。她说,由于家庭和朋友、同学家是经常上网的地点,因此家长最好学习网络知识,以便能够在孩子上网时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辅导。“家长也可以申请成为孩子的QQ好友,适时地提醒孩子—同时成为亲子交流的另一平台。如果孩子出现沉迷现象,家长也不必过于紧张。家长要有耐心与宽容,经常与子女进行交流沟通,对其在成长中的困惑进行耐心讲解,深入孩子们的世界,让孩子情感不再荒芜、心灵不再寂寞,不要让他们觉得生活空虚;周末、节假日可以去户外活动、旅游等,使亲子关系更融洽。这对让他们不再向往虚幻的网络世界有着积极作用。”
同时,武老师认为,老师在学校也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观念、网络意识,了解如何正确利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