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微信即将成为新一代的互联网入口,我们不禁思考:为何微信这样一个工具化的产品能成为入口呢?因为判断是否能形成入口,关键在于它能否普世性地与第三方产品形成融合价值。
在过去两个月中,许多厂商开始强推类微信应用。譬如网易&中国电信推广易信、阿里也将尘封了两年之久的来往重新搬出来推广。这里不由得产生一个疑问:微信推出已有两年半之久,为何阿里等厂商现在突然想奋起追赶呢?
这里一定有一些诀窍,是阿里等厂商才发现的。
关于“诀窍”,最普遍的认识是,微信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入口。看看国外的Line、Kakao Talk、Whatsapp,都已经整合了大量的第三方产品,形成了应用入口。反观国内,不久前刚推出的微信游戏为腾讯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单单一款天天酷跑就达到了每月收入过亿。不过,如果解决草草结束于此,恐怕他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更应该深究的是“为何微信会成为应用入口”——想必这也是阿里等巨头开始不重视,现在不得不重视的原因。
说到入口,大多数人会简单理解为“需求入口”与“应用分发渠道”。譬如搜索引擎、各类型应用商店,这些入口的模式很好理解。但聊天应用看起来只能履行沟通功能,为何能携带各类型应用又不别扭,实在令人费解。
探究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把时间拉得更长远,从QQ的前身说起。腾讯QQ最早是一款单纯的聊天应用。在过去的十五年中,他们不断在原有客户端上嵌入了许多新应用,我们今天看起来好似他们完全得益于“广泛且富有黏性的客户端带动其他产品”。但过程其实并不顺利,譬如QQ网盘等产品就没有太好的收效。
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因为QQ客户端多,所以他很自然而然能带动其他业务发展”的层面。你看百度是一个很明显的分发渠道、阿里的用户也并不比腾讯少多少,但业务多元化的程度来说,只有腾讯一家带动的第三方业务多而有效。
这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新产品要与核心产品融合,必须要实现“融合价值”,即要做到1+1>2。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搜索引擎的核心价值是“寻找某些内容”,而百度百科,百度问答都是一些普适性的“内容”。双方一旦融合后,搜索引擎的整体效率提升了,这种融合方式为用户提升了价值。
而腾讯最成功之处在于,Pony最早也没有意料到:人际关系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融合资源,他能良好的与大多数产品融合。
年纪稍大的网民可能会经历单机游戏时代,那时候玩游戏你只能顺着电脑剧情走。但你通过局域网对战后,事情就有意思得多了。更扩大范围——当你能玩MMORPG之后,游戏就变得更有意思了。许多人对第一次接触网络游戏的印象深刻,因为能与许多人一起玩游戏实在太有意思了。
实际上,许多产品一但融入“社交”之后,都会马上变得很有意思。譬如网络相册可以储存你的相片,但只储存没有人看的话意义不大,一但融入了关系链,让亲朋好友能看、点评、转发你的相片,价值马上得到了提升。再比如在Blog时代,Qzone推出之后迅速吸引了用户,因为你在新浪写博客是非常枯燥的,而你在QQ空间写完之后,许多熟悉的朋友会看到,并在评论区给你回应。
人际关系(关系链)实在是非常好的融合资源。他拥有非常普遍的想象力,许多事情,你必须要与朋友一起来玩才有意思。——这些有趣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所以Facebook干脆把关系链做成开放平台,开发者用这些资源去融合其他的产品吧。
这种意义现在已经被少部分的人所重视,譬如前腾讯产品经理王坚将两个产品是否能融合——或者更具体地说,如何判断一个新功能是否能添加进原有产品。将这种现象解释为:
如果用户使用A产品的体验叠加上使用B产品的体验,相对于使用A产品加B产品的竞品可以获得增值或低成本,那么我们可以说A产品和B产品的组合形成了封闭体验。而封闭体验影响了融合后的效果。
所以,腾讯在过去的竞争中,总能凭借关系链拉动各种第三方产品,反观阿里与百度则追赶得十分辛苦。在移动互联网的窗口期中,他们当然想颠覆企鹅帝国的根基。除此之外,腾讯既然拥有这些像油一样润滑的融合资源,应该早日推进开放平台计划,做做真正的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