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微信、QQ空间、人人网横行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自己的网络形象,它可能是我们在工作中少见的另一面,真性情的一面,也可能是自己不经大脑、随意为之的产物,却会给公众留下印象。
如果你的网络圈里有上司和同事,那么,得小心了,你的“网络形象”里传达出的个人特质,可能影响到职场人对你的评判。
QQ空间里爱发卖萌照,曝糗事。网络形象:这姐们不靠谱。
网友“梦菲”在企业上班,为了省事,她只用一个QQ号码,里面分为“同事”、“家人”、“好友”等。
而在“梦菲”的QQ空间里,内容很丰富,几乎每天都会有自己的自拍照。“梦菲”认为,QQ空间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想怎么发就怎么发,跟工作不沾边,也影响不到工作。
于是,同事们在看“好友动态”时,一不小心就可以看到“梦菲”反差巨大的形象。平时的她在公司里中规中矩,穿得职业得体,可一到网络上,呈现出来的形象就是个“卖萌妹”。
除了爱发自拍萌照外,“梦菲”还喜欢晒自己的糗事。“钥匙忘带了,只能在家附近转悠,求被捡”,“今年的第三把伞掉在出租车上了,好吧,默一个”,“在淘宝上买凉鞋,一不小心同样的鞋子点了两双,我是有多迷糊啊”……类似的信息,确实呈现出了她个人可爱的一面,与朋友互动也多。可这却给同事留下另外的印象:这姐们不靠谱,爱丢三落四,难委以重任,以后与她合作得悠着点。
微博、微信里热衷吐槽,一根筋。网络形象:这哥们少根筋。
网友“TOM”刚开通微博时,为了吸粉和拉近关系,他把单位同事都加了个遍。为了方便联系,他还把很多同事加成了微信好友。
“TOM”喜欢针砭时弊,老爱在微博里、微信朋友圈中吐槽,看到什么不好的社会现象总习惯转发并骂上几句。
上个月,“TOM”给父亲买了一件衬衣,因大小不合适要求换货时,却遭到了“特价商品,拒绝换货”的不公正待遇。为此,“TOM”很气愤,在微博上口诛笔伐,痛陈了自己的麻烦遭遇,还不厌其烦地@了所有认识的微博好友,一一发私信给他们:帮我转发、评论一下,有劳了。
不仅如此,“TOM”还把该遭遇发到了微信的朋友圈里后,又发微信给好友,让好友们转发、评论。同事们碍于情面,都帮其转发了,事情处理的结果就是,“TOM”在这场“正义之战”中获胜了,他如愿达到了换货的目的。
但这却也给同事留下了深刻的网络形象:这哥们得理不饶人,且能量巨大,遇到事情那种死磕到底的架势,放在工作中恐怕没人吃得消,以后对他最好敬而远之。
申请小号,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是不错的选择。
网络形象能把一个人的个性特质折射到职场上,比如你是否宽容、乐观、细致、有主见、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等。或许在你无意间讲述自己的一些生活琐事、表达自己的个人感受和见解时,这些个人特质已经被同事们捕捉到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人在微博、微信、QQ空间里吐槽等也都是为了发泄,以此缓解在工作中遭遇的各种压力。
而有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则选择“大号”、“小号”分开用,也就是说,“大号”就发布能让所有人包括同事领导都见得到的内容,小号则发布自己私生活的点点滴滴。
网友“地精”是一家企业的中层领导,她有个微信号,平时会转发一些知性语录、职场宝典激励自己的同时,也能与人分享正能量,在微信群里也会和同事交流工作、娱乐事项。所以,她一直给同事的印象就是,做事踏实,精明干练。
其实,“地精”还开通了一个微信小号,里面都是她的死党、闺蜜。在这个私空间里,她才痛痛快快地发挥本性,丝毫没有负担。所以,下班后的休息时间里,“地精”就会自动切换为“小号”模式。
就这样,“地精”游走在工作、生活中,上班有上班的专业形象,下班后也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两边都如鱼得水。
“申请小号,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是不错的选择。”“地精”介绍了自己的职场心得,即使不想麻烦,也要注意晒私生活的界限,如果某事件对自己没有正面影响,如犯迷糊、一根筋等,就别把“偶然事件”变成“频发事件”,造成同事甚至领导形成固有印象。平时和朋友、同事相处需要注意技巧,网络空间作为你对外公开的一亩三分地,怎样打理,有时也需要动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