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信们”的收费真相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国内OTT发展方兴未艾,运营商已开始未雨绸缪,为收费做准备,而央视等媒体也援引了法国德国等运营商向OTT收费的例子,来讨论佐证收费的可行性。

那么,到底国外运营商收费了吗?根据《IT时报》记者的全面调查,实际上,国外和国内运营商一样充当着苦主角色不仅没有开始正式收费,而且和OTT厂商的竞争还在继续,总体来看,大部分运营商普遍处于弱势地位,缺少话语权。不过凡事也有例外,像软银、NTTDocomo等日本运营商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法国电信:一场变味的政治交易

法国电信Orange恐怕是全球运营商中唯一拿到钱的,不过其背后原因却绝不简单。今年1月份,法国电信Orange向谷歌收取了一笔数额不明的流量费用,而其CEO斯蒂凡尼·理查德洋洋得意地公开表示,在经过与谷歌“力量平衡”的谈判后,成功让谷歌为流量买单,这笔神秘费用也不是外界猜测的“千万级别”。但他并未透露具体数字,他同时表示,这笔费用将主要用来维护网络,以便让用户更好地访问谷歌的内容。而外媒普遍分析认为,这是一笔带有浓重商业和政治色彩的现金交易。

政治施压和非洲市场诱惑

此前,法国运营商一直对谷歌的OTT服务心存芥蒂,Orange方面曾多次公开敲边鼓,指责谷歌通过网络发送巨额流量,已经占据了Orange网络50%以上的流量。而另一家运营商Free的手段更加激烈:在其路由器中添加了广告拦截软件,全面封杀了Youtube上的广告服务。甚至连法国总统也捋袖上阵,加入博弈队列:法国总统佛朗索瓦·奥朗德公开警告谷歌,如果其不与法国本地的媒体公司达成协议,将会针对谷歌征收特别的“谷歌税”。

同时,福布斯作者伊万·斯彭斯分析认为,Orange在非洲市场的强大地位,也是促使谷歌买单的主要因素。“Orange在非洲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而谷歌正是看到了智能设备所带来的互联网服务市场,希望能提高安卓设备的占有率,同时还普及自己的互联网服务。”而最终Orange的设备补贴促使谷歌下了最终决心,“低价的智能手机在非洲意味着更高的普及率,而且谷歌不单单想做平台商,而是希望新兴的低价智能机市场能够都运行自己的系统,最后成为内容提供商。”事实上,就在支付流量费用之后,谷歌和Orange又达成了最新的协议,促成一项典型的OTT业务:在非洲的Orange用户,可以通过Gmail等谷歌服务来免费发送即时消息。

美媒体称:谷歌应该为贪婪交易羞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这笔金钱交易完成后,Orange首席执行官随后便公开批评Free封杀谷歌广告的举动即使双方前一天还站在同一阵线对谷歌施压。Orange方面表示“互联网公司与网络运营商是相互依存的关系,Free不应该采取这种简单粗暴的措施。”

最后的结局是,Orange笑了,因为捞到了一笔钱。谷歌笑了,因为看中了Orange的非洲市场。对于这笔金钱交易,欧洲媒体评论认为,谷歌为数据服务买单是种双赢的做法,“谷歌的服务占用了Orange超过50%的流量,但宽带资源是有限的,网络提供商也需要赚钱,这种数据收费对双方都有利。”

但美国人就不那么留情面了,美国科技媒体Gigaom对其进行了大胆辛辣的讽刺题为“谷歌应该为这笔费用羞愧”评论文章称,谷歌通过向运营商付费满足了其在移动市场的贪婪,但在打破了网络中立原则后,无形中起了非常不好的带头作用,这种可能的收费模式,给未来的移动创业者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谷歌应该在自己的脑门上贴上羞愧二字。

韩国SK:想收费,但不敢得罪用户

此前国内媒体纷纷报道称,去年7月前后,韩国运营商不但威胁“停止维护和升级移动网络”,还获得韩国通信委员会批准,可以向OTT语音服务商收取费用,甚至可以“掐断OTT语音流,不向OTT语音服务提供商开放网络”。但事实上,韩国运营商封杀OTT只是个伪命题,与其他几家尚还有回旋余地的运营商相比,韩国运营商则是直接被用户绑架,在收费模式上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国民应用”绑架用户挑战运营商

一位韩国SK电讯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韩国运营商与KakaoTalk的博弈主要围绕短信业务展开,“以SK资费为例,62000韩元(约340人民币)包括了350分钟的通话时长,5G流量,当用户使用短信的条数超过套餐数后就得计费。而KakaoTalk完全免费的短信服务则让运营商看到了商机,想通过对Kaokao
Talk短信收费,从中分一杯羹。”

但事实上,SK电信的收费计划进行的并不顺利。KakaoTalk的用户数已经到达5000万,在韩国市场占有率超过90%成为“国民应用”,而就在SK电讯在韩国媒体中造势,称要对OTT业务进行收费,甚至联合运营商来封锁OTT后,韩国国内一片哗然,消费者团体纷纷抗议和投诉这种强制行为。

SK电讯主要的竞争对手,韩国另两家运营商KT和LGU+一直冷眼旁观,迟迟没有明确表态,这让焦头烂额忙于应付消费者抗议的SK电信更是骑虎难下。该人士对记者表示,就在用户纷纷威胁要转用KT和LGU+的业务后,SK电讯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行为,“KakaoTalk已经发展了5000万的用户,而单方面对OTT进行收费或限制,很容易带来用户的大量流失,所以运营商再去收费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趣的是,在国内微信也正成为潜在的“国民应用”,俨然已经有了绑架运营商的能力。

西班牙电信:反垄断罚单,伤不起

法国电信虽然扳回一局,但难兄难弟西班牙电信的日子并不好过。在西班牙,运营商提供给用户:无限制短信发送、包月不设限的流量和VOIP电话,西班牙电信本身盈收状况已经不太理想,而在WhatApps等直接提供免费短信和语音的OTT业务杀入后,竞争更加的白热化。

强行收费将面临反垄断重罚

一位国外运营商人士对记者透露,西班牙电信总裁对西班牙政府做了情况说明,并提供了流量占用等数据,呼吁政府能够在政策上支持运营商向OTT收费,或最终向用户收费,而且还考虑取消包月不限流量的套餐、直接提高包月价格等模式。但除此之外,西班牙电信并无实质性措施,目前如WhatApp、Line等OTT服务还都是免费的。

记者了解到,在未雨绸缪准备收费模式外,西班牙电信还推出了自家的两款OTT软件:TUME和TU
GO,试行收费模式。TU- ME虽然是免费的,但本身具备按照不同方法计费的接口。而TU
GO则仅限套餐用户使用,但在拨打网络电话时需要另行收费。这两款软件虽然都支持语音图片文字和电话,但实际是以流量计费的,即在消耗掉套餐内的流量后,超出部分会按标准流量计费。而TUME在使用WiFi网络的情况下,每天发送图片、信息等功能都会受到限制。

虽然西班牙电信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上述人士表示,西班牙电信提出的政策,由于涉嫌垄断,基本上不会被支持,“因为运营商垄断了带宽资源,而且最终用户其实都在交流量费,如果运营商强行向OTT厂商或最终用户收费,就形成垄断性收费。这个在欧洲会被认为是垄断,罚以重金。”而巨额罚金,是家底不够殷实的西班牙电信无法挑战的。

欧洲五大运营商联合逆袭失败

同时,具体收费和计费的操作模式也不成熟,由于欧洲在极力保护用户的自由选择权,手机里一律不准安装定制软件,就连欧洲运营商也无法在自己的定制机中内置软件,这给计费和推广模式带来了很大困难。该人士表示,要直接实现运营商对OTT软件上收费,或者是最终对用户收费都不太可能,而最可行的是由运营商收购WhatsApp这类的OTT软件商。

诸如西班牙电信推广自家OTT业务的模式,此前其他欧洲运营商们都做过努力,但多数表现虎头蛇尾。去年2月,包括西班牙Telefonica、英国沃达丰Vodafone、法国Orange、意大利电信及德国电信在内的欧洲五大电信巨头,决定联合推出自有即时手机短信系统“Joyn”,以此正式向以Blackberry
Messaging及WhatsApp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应用宣战。

据外媒报道,虽然五大巨头联手与OTT厂商抢市场来势汹汹,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一位业内人士透露,Joyn的组合已经解散,“Joyn的投资研发,与手机厂商的协调,乃至到最后跨网资源的开放,这些都困难重重。而且欧洲运营商本身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几大运营商都在商议搁置该项目。”

日本运营商:利用OTT推广流量包月套餐

当其他国家的运营商还在头疼如何对OTT收费的问题时,日本的软银、NTTDcomo、中国香港电讯盈科的日子过得很滋润采取了与OTT的合作模式,不是推出包月不限流量的套餐,就是直接入股OTT厂商。

早就开始定额收费了

2012年,Line在日本本土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4500万,流行程度与微信相差无几。但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Line等OTT业务给运营商网络造成了很大压力和负担,从日本总务省发布的全年电话通信的统计数据来看,日本用户的通信次数和时间,并没有随着Line等OTT业务的兴盛而大幅减少,OTT业务并未对日本电信运营商造成实质性威胁。

对于日本运营商来说,Line的出现反倒增加了一个收入渠道用户使用Line的前提是包月不限流量的数据套餐,何乐而不为之?实际上,早在OTT业务兴盛之前,日本软银就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不限流量的网络包月。“在Line等OTT服务火爆之前,日本运营商的packet定额制(流量定额制)计划就已经开始实施了,所以目前并没有针对OTT的新的收费动向。即使日本的运营商想针对Line收取特别费用,在多数OTT服务已经存在的前提下,这种明显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一定会遭到舆论的一致反驳。”一位曾在NTTDcomo工作过的通信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同样,记者在香港电讯盈科的网站上看到,用户只要订购8港币/月的套餐包,使用微信时不再限制流量,但并不包含使用位置分享、朋友圈、搖一搖等功能时所产生的流量。

移动OTT业务的兴起,让日本运营商看到了数据收入所带来的市场,以软银为首的运营商投入巨资扩容网络、增建基站,对网络的稳定性和速度进行优化。而在合作的同时,孙正义旗下的日本雅虎,则在去年10月收购了Kakao日本总公司50%的股份,虽然没有透露交易的具体条款,但不难看出,软银也想借助KakaoTalk与Line正面抗衡。

编辑手记

没有“OTT收费”经验可以借鉴

微信收费已经是一个被业界过度讨论的话题,本文抛开国内因素,仅从国际视角看待运营商对OTT收费的可能性和已有实践。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运营商和OTT厂商的角色已经反转,原本不可一世的电信运营商正被打上“弱者”的标签。

在欧洲,运营商总是嗡嗡地围着OTT厂商转,嚷嚷着要收费,从一位来自西班牙电信的采访对象透露的信息来看,西班牙短信等业务本就免费,语音和短信业务的赚钱能力早已不在,西班牙电信并非担心OTT侵蚀其语音和短信业务,根本原因是其自身赢利能力严重下降,差钱了,所以才开始伸手要钱运营商沦为廉价管道的样本最先在欧洲出现。而法国,可以看成是一笔例外的交易,运营商、谷歌、政府都参与了进去,甚至法国电信的非洲市场都成为了交易筹码。

在韩国,虽然运营商产业链掌控力更强,但面对千万级的OTT用户,没有一家运营商胆敢收费,挑战用户和媒体的愤怒。

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和中国香港的经验最为可取。通过“流量定额制”,即如向微信用户收取一定费用,随即免去微信应用所占的流量费用,实现运营商、OTT厂商和用户之间的三方平衡。

可惜的是,我国国情的不同之处在于,日本运营商“定额流量”收费在先,模式已被用户认可;而国内“免费在先,收费在后”,用户感情上难以接受,再加上三大运营商的暗中角逐,谁也不敢得罪用户。

综上所述,在我国,如果想对微信和其他OTT业务收费,几乎没有国际经验可以借鉴,三大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在政府不干预的前提下,恐还得创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收费形式”,以平衡各方博弈力量。

整理:我爱上QQ

来源:IT时报


评论

《 “全球“微信们”的收费真相” 》 有 2 条评论

  1. 我建议还是收费吧

    1. 额…如果收费了会连带出更多类似的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