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微信:微信很淡定,阿里巴巴很着急。

对于刚刚三岁的微信而言,淘宝这个“大哥哥”毫不手软的出了一张“有我没你”的牌。对于躺枪的微信来说,一切波澜不惊,而阿里似乎显得有些着急。文中笔者用略调侃的语言说了这样几件事:

1、封杀微信,可以看出阿里的内心是焦躁不安的。其对微信的态度也很警惕。

2、对于微信,封杀自己平台上的营销号似乎不是坏事,契合了“微信不是单纯的营销工具”的定位。

3、对于阿里,此事无疑挑明了与腾讯之间的明争暗斗。但在这当中,新浪微博似乎不具备成为阿里底牌的气质。

4、对于新浪微博,活跃度下滑以及商业化的压力,将使其未来处于长时间的纠结之中。(by,宋宣)

看一个人的身价,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看他的朋友。

阿里封杀微信这件事,颇具戏剧性地阐释了这一合纵连横的法则。具体说来就是:阿里很着急,微信很淡定,微博略忐忑。

就像那句十分文艺女青年的情话:我爱你,但与你无关。据悉,微信产品总监曾鸣对阿里此举的回应是表示尊重。当然这是十分官方的说法,实际上,阿里封杀,干微信何事?

这两天的阿里出现在围观者和媒体眼中的动作和节奏耐人寻味。

在淘宝突然切断微信数据接口的第二天,淘宝网和新浪微博宣布双方打通账号体系,用户以一个账户即可通行两大平台。

一切发生得似乎有点突然。而实际上,阿里想对微信下手不是一天两天了,淘宝网和新浪微博的联姻也早非一日之功——3个月前,阿里巴巴宣布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

前一则消息先是借业内人士之口“透露”,后一则是对外宣布的新闻,这显然是阿里希望达成的宣传节奏。换言之,这两则都有点刺激的消息,阿里希望人们更留意后者带来的想象力,而非阿里在第一则消息中流露的焦灼情绪。

阿里封杀微信,确切地说,是封杀微信类营销应用,往大了说,是两大平台和生态系统的较量,往小了说,则暴露了阿里对微信的警惕之心。

可惜流水有意,落花无情。有媒体称,阿里此举是报复之前微信封杀部分淘宝卖家账号的措施,然而恐怕微信对此事实在无法“恼羞成怒”。一则微信只是躺枪,之前微信产品总监曾鸣早就提醒用户和开发者们“微信不是单纯的营销工具”,并对部分影响到用户体验的淘宝店铺营销帐号进行封杀,对于不想被低估成广告平台的微信来说,阿里此举未必是件坏事;二是,当整个阿里向微信宣战,那么微信这个不到三岁之龄的产品,其未来委实不可小觑——看一个人的身价,看他的对手。

阿里封杀微信还有另一个解读。在此之前,各大互联网巨头产品线高度重叠的时候并不鲜见,但大佬之间合纵连横、相互搭台唱戏的时候并不少,而阿里此次封杀微信,是BAT之间为数不多的、有你没我的一次较量。

在什么时候、挑选什么样的对手,是一件十分讲究的事情。不妨来回顾一下3Q大战。360举全公司之力,通过其核心产品网络安全软件对腾讯产品系进行各种骚扰捣乱,这类零星战役后来终于扩大为两家公司之间的公关战。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腾讯一度陷入被动。原因固然很复杂,但这显然教会了腾讯一件事:永远不要低估你的对手,无论它体量如何。

对阿里来说也是如此。尽管这次封杀微信营销应用的举动并非意在微信,但阿里未来还有启用更高级别的防御战术。阿里与腾讯之间的较量,进一步由暗到明。

问题是,在与微信的较量中,阿里的底牌是什么呢?看一个人的底牌,看他的朋友。微博能给阿里足够的底气吗?

对于阿里而言,新浪微博是其外部流量为数不多的合作伙伴。对于淘宝卖家而言,微博已可能成为其重要营销通路,尤其是那些实力尚不雄厚但主打死忠粉丝路线的小卖家更是如此——一些店铺的死忠粉丝会关注其账号、了解产品“上新”进展。据2月公布的2012年财报,新浪微博去年全年盈利6600万美元,其中广告收入占比为77%。继续延续广告模式的新浪微博目前至少是阿里所需要的合作伙伴类型。

对于新浪微博而言,也可能避免再次踏上成为“大号美丽说”的囧途。“微博淘宝版”还设置了数据中心,具备商情监控、影响力分析、粉丝分析、微博页面分析以及转化率分析等功能。这些也许有助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帮助卖家优化其推广方案,进而优化令大部分淘宝卖家和微博用户的体验。此前曾有微博用户出于好奇去淘宝上搜索了“棺材”这一产品,在之后一段时间里,这位用户的微博页面就被各种款式的棺材沦陷了。

不过,对于阿里而言,新浪微博这个朋友的价值仍有待观望。有报告称,截至今年7月,新浪微博活跃度已降至2011年初水平,距2012年中的高峰期持续下滑超过30%。不过新浪方面并不认可这一说法。

因为商业化的迫切压力,新浪微博的一些尝试也被视为造成了对用户的骚扰。从去年奥运会开始,新浪微博商业化重点从品牌展示广告向信息流广告转移。一些号称基于数据挖掘之后的推广结果也被嵌入到用户微博主页的信息流中。

与阿里的合作及自身支付体系的完善将推动新浪微博进一步的商业化,然而已经开始泛滥的营销推广也可能进一步影响用户体验及用户活跃度。

阿里联姻新浪微博志在必得,新浪微博则可能处于更长时间的纠结之中。